鑒定纖細裸藻中與無氧副淀粉降解有關的葡聚糖酶和磷酸化酶

纖細裸藻能積累大量的β-1,3-葡聚糖,并線性聚合形成顆粒狀的副淀粉作為貯藏多糖。纖細裸藻在無氧條件下快速分解副淀粉并將其轉化為蠟酯產生ATP。早期研究已在纖細裸藻中鑒定出存在三種主要的β-1,3-葡聚糖酶,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酶是否主要負責副淀粉的降解過程。在本研究中,我們首先證明了這些已知的β-1,3-葡聚糖酶不是無氧副淀粉降解所必需的,然后進行了功能蛋白質組學和反向遺傳學分析,以確定負責副淀粉降解的酶。對從分離的副淀粉中提取的蛋白質進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兩種內切葡聚糖酶(EgENG1A和EgENG2)和一種層狀糊精磷酸化酶(EgLDP1)是潛在的副淀粉降解酶。此外,基于生物信息學對這些酶同源蛋白的鑒定表明,在副淀粉降解過程中,還有一種葡聚糖酶(EgENG1B)和兩種磷酸化酶(EgLDP2和EgP1)參與。同時敲除任意2~3個內切葡聚糖酶基因均可顯著延緩副淀粉在無氧條件下的降解。兩個編碼層狀糊精磷酸化酶基因的敲除細胞系dKD-ldp1/p1在副淀粉合成和降解方面表現出比單敲除細胞系更為顯著的表型,表明EgLDP1和EgP1共同調節副淀粉代謝。這些結果清楚地表明,在本研究中確定的葡聚糖酶和磷酸化酶在無氧條件下的大量副淀粉降解中發揮作用。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細菌共生系統在廢水處理中實現高效的養分去除

在本研究中,通過將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與活性污泥進行共培養,構建了用于清除污染物的微藻-細菌共生(ABS)系統,并研究了相應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ABS系統幾乎可以完全去除氨氮,總氮和總磷的去除率分別達到65.3%和42.6%。短單胞菌(Brevundimonas)極大地促進了微藻生物量的增長(最大葉綠素a濃度為9.4 mg/L),微藻有助于提高ABS系統中孤島桿菌(D […]…

Read More

微藻間的共培養有利于低C/N條件下氮的回收

微藻共培養被認為是提高生物量生產的可行策略,但對微藻的種間互動關系并未研究完全。在本研究中,使用兩種藻類,小球藻(Chlorella?sp.)和席藻(Phormidium?sp.),在三個光生物反應器中分別進行了70天的單培養和共培養,并定期進行收獲,以研究兩個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氮回收。結果表明,在C/N比為3:1的情況下,共培養系統的蛋白質產量和脫氮率明顯高于單培養系統(p < 0. […]…

Read More

萊茵衣藻營養條件的改變對過氧化物酶體含量的影響

茵衣藻是一種模型綠色微藻,能夠利用醋酸異養生長。盡管含有完整的β氧化基因,但不能在脂肪酸上生長。最近的報道表明,藻類優先隔離而不是分解脂酰鏈,來用作快速重建膜。我們收集了一系列過氧化物酶體生物發生所需的潛在衣藻過氧化物素(PEXs),以表明萊茵衣藻具有一套完整的過氧化物酶體生物發生因子。為了確定過氧化物酶體參與外源性脂肪酸的代謝,我們檢測了在不同營養條件下表達與過氧化物酶體蛋白N端或c端肽融合的熒 […]…

Write a comment